返回

天唐锦绣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三百三十七章 圣人出世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宵禁也好戒严也罢自然约束不得萧瑀、孔颖达这等身份之人。

  今日秋高气爽两人相约来到书院后山凉亭之中享用最新上市的新茶江山风物尽在眼底倒也兴致盎然。

  孔颖达从携带的食盒之中取出几样点心放在亭中石桌之上邀请萧瑀品尝。

  萧瑀刚刚拈起一块糕点便闻听到一阵整齐的呼喝之声扭头去看正好见到林木掩映之间半山腰处的一所宽敞院落里有穿着学子装束的青年横竖成列……

  便忍不住摇了摇头道:“好生生一个书院搞得军营也似这般不伦不类陛下却偏偏听之任之房二郎这份圣眷放眼天下可谓无人能及也!”

  言语之中免不了酸意难耐。

  当年李渊晋阳起兵秦王李世民率兵攻打薛举之时曾上门招揽拿出李渊的书信萧瑀二话不说便弃隋归唐。“玄武门之变”过后朝堂上老一辈的臣子尽皆清洗一空唯有萧瑀始终活动于权力中心。

  即便如此萧瑀也对于李二陛下对房俊之宠信颇为吃味这哪里是姑爷?就算是亲儿子也没有这般信任的!

  孔颖达却是不以为然喝了口茶吃了一块糕点搓搓手上的残屑说道:“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此乃祖宗传下来的法度学子习文之同时亦要修习武备方才是人才培养之道。”

  萧瑀一脸莫名其妙:“自儒家成为正朔偃武修文便成为主流您可是儒家正统如今说出这番话让天下儒家子弟怎么看?”

  孔颖达愣了一下无奈道:“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这话可是当年夫子所言子孙不肖将祖宗的法度弃之不用为之奈何?”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便主张偃武修文却浑然忘记了他们的开山鼻祖孔老夫子甚至将射御之术看得与礼乐教化一样重要。孔夫子活着的那个时代人们都把军事技能的高下视为一个人是否贤能的标志所谓“射御足力则贤”!

  一个手无缚鸡之力之辈纵然学问再是如何突出亦称不得一个“贤”字!

  结果他的徒子徒孙为了压制武将将文人的地位抬举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居然将老祖宗的理念弃若敝履……这岂能不让即是天下文宗又是孔夫子嫡系子孙的孔颖达尴尬?

  萧瑀哈哈一笑将糕点送入口中咀嚼再不多言。

  只是半山腰处时不时传来的呼喝之声令他心中始终惴惴难安……

  吃了糕点饮了茶水萧瑀终于忍不住问道:“房二郎这书院当中施行文武并举之法学子做学问的同时亦要修习武备、勤练射御之术长此以往岂非文废武兴、倒行逆施?若朝堂之上充斥着披了文人外衣的武夫恐非是帝国之福也!”

  他终是传统文人固然不排斥武人但若是往后朝堂之上的官员动辄拔剑厮杀、血溅五步却也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武者固然能够开疆辟土、平定天下但是治理这辽阔的帝国疆域那还是得文人才行。

  这并非萧瑀愚昧实在是中原大地久历战火、生灵涂炭所有人都对武人有着先入为主的误解认为之所以天下板荡、烽烟四起正是因为武人作祟、不可遏制造成的。

  若是天下尽皆读书人掌权大家纵然理念不合亦可对坐论道何至于刀兵相见、杀人盈野?

  说到底人们实在是对于南北朝以来的遍地杀戮心有余悸……

  然而他并不知道的是唐朝覆亡之后大宋于遍地狼烟之中立国汲取了往昔的教训却又矫枉过正一味的重文抑武终于养成了一群朝堂之上慷慨激昂、两军阵前一无是处的官僚空有血性却无杀敌之本领只能使得神州陆沉、江山破碎。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老祖宗都明白的道理这些个自诩精英的人杰却始终搞不懂……

  孔颖达哈哈一笑拈着茶杯对萧瑀说道:“宋国公怕是并不知房俊之打算那厮不仅要此间学子文武兼修更要建立一座格物院……你可知这格物院究竟是干什么的?”

  萧瑀还当真是首次听闻此事奇道:“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格物乃《大学》倡导的‘三纲八目’之一修习格物乃是学子应有之义何足为奇?”

  《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便是天下文人所推崇的《大学》“三纲领”。

  所谓“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所谓“在亲民”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这里的“亲”同“新”是革新、弃旧图新之意。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数代以来奉行不悖。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即为《大学》的“八条目”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

  “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是修身格物、致知是修身的外部途径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内在前提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修身的更高一个层次的自我实现所以《大学》第一篇在末尾的时候又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这是整个儒家精神的精髓之所在。

  孔颖达含笑捋须笑呵呵道:“那小子说了这格物院所修习的乃是天地至理比如为何水往高处流比如为何水中火灭比如人为何不能入鸟雀那般翱翔天际比如为何聚云成雨、日升月落……”

  萧瑀目瞪口呆。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此天地至理也有什么好研究的?

  水克火五行相克也这还需要什么道理?

  人为何不能如鸟雀那般翱翔……这不废话么?满天飞的那还是人么?

  为何聚云成雨、日升月落……自盘古开天辟地便是如此谁能弄明白究竟是为何?有何须弄明白究竟是为何?

  闲着没事儿干啊!

  孔颖达哈哈大笑给萧瑀斟满茶喘着气道:“当初老夫初闻之时亦是如你这般莫名其妙、不知所措。但是你可否忘记当年那房二便曾在骊山之上求雨而至更用一堆沙土之物烧制出晶莹璀璨的玻璃其种种手段实在有鬼神莫测之机而房二曾言这其中所有之玄机尽在格物之道只要弄懂了格物至理便是三岁孩童亦能如他那般翻云覆雨、点石成金!”

  萧瑀愈发不可置信讷讷道:“且不说此言真假即便是真这等神鬼莫测之术焉能示于人前更遑论教授予人?”

  孔颖达叹了口气悠然道:“这便是房二不同寻常之处他常说学问这东西非是一人之力便可以臻达至高境界闭门造车最不可取而是应当让志同道合之人汇聚一处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大家取长补短拾遗补漏方能有所精进更上一层楼。当年夫子不问黎庶、有教无类与之何其相似也?吾等夫子门徒敝帚自珍将学问藏着掖着唯恐外人学去人家区区一个不文不武之人却能够有这等心胸老夫着实愧疚难当啊。”

  萧瑀说不出话来。

  若房俊当真打着这样的心思的确当得起孔颖达这一声赞誉。

  这何止是心胸如海、气量万千?

  这简直就是圣人啊!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