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一家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三八八章 不忘收东北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老曹急急讲到,也是才拟了个章程,欲在明年春发起上京战役。由锦州,沈洲和高丽驻军执行,海军从海上协助。  来这里就是想听听他的意见。  呵呵,这个肯定是李兴志保守的建议,如果不是有他赵晓兵压着,怕要讨论全面出击蒙古汗国了。  他笑着调侃老曹,定是手痒了,想早日把官家给迎回来?  老曹叫别笑话他了,说他一把老骨头还能干多久,若真能行,就干他娘的一仗。  赵晓兵端起茶碗,请他们去书房,拉开墙上布帘,一张东北大地图展示在他们面前。  老曹惊叹,说他还是一样的昼夜不忘收复东北了。  赵晓兵点点头,指着外兴安岭以南,库页岛下来一大片区域说,要打,就将这一片都占领了。  新宋朝廷调动全国的力量,明年用一年的时间,将蒙军从这里驱逐出去,再设置军寨驻守,可有把握?  李兴志满脸激动,稍息又显现犹豫之色。  他指着地图说上京都拿下了,还留尾巴干啥?  扫了它,将东北全部迎回新宋怀抱。  他继续讲下去:各地步兵不宜调动,陕西的骑兵可以先运动过去,王汉臣都准备两年了,难道还没有满编吗?  海军可以支援两个旅直接运往战场,把你的特战旅全部调过去演习,熟悉战场后再开打,你还怕啥子?  李兴志听他这一说两眼发热,已经冒金光了。  他说如此安排,定能打赢,但要守住还是难,毕竟那么大一块地盘。  赵晓兵笑笑,说守不守得住,那就是他的问题了,边打边看嘛,守不住就放些出去,后年再收回来。  反正都是要打的,全国支援军队一战,如何?  他转身问老曹。  老曹说战争规模大了,他怕银子不够用?  赵晓兵给他说银子的事情无虑,他有办法。  老曹精神一振,炯炯目光射向李兴志了。  这就是在庙算了。  李兴志转入沉思,接连喝了两口茶后放下茶碗,郑重地说定能大胜。  守的问题还是用二哥教老办法,他去和众兄弟开诸葛亮会,争取守住,守不住也要拿到最大的。  赵晓兵笑呵呵地说这就对咯,要细细谋划,群策群力。  北方天寒地冻的,虽然矿产资源丰富,但现下还显得毫无价值,可以安置哨点值守,不用驻那么多军队的。  他估计不光是李兴志,老曹想打了,下边的兄弟伙都想干他一仗。  新军已有过短期休整,个个都是精力旺盛很了。  这个时候,有点像当年胡拥军出击西蕃,赵晓兵不好阻止。  但是现在的新宋却是已经收复国土,社会稳定有经济基础的。  相较于胡拥军那时的条件好多了,有坚强的后盾。  想打就打吧,怕啥。  赵晓兵叫李兴志小心了,要保证自己的安全,注意细节,保密出行。  他强调飞行团如何出动必须听飞行团的建议,飞脱了必须给他抢回来。  老曹说他想得挺细了。  赵晓兵说现在敌人肯定已经瞄上李兴志了,他一到辽东必然引起关注,不保密怎么行。  东北风大,热气球飞行不注意的话肯定要飞丢的。  接着三个人又对粮草辎重,兵员,装备运输进行讨论。特别是战士们的保暖,东北可不是一般的冷啊。  三人直到深夜才散去。  次日,李兴志便出发去了幽州。  老曹开始在军事部展开秘密调动。  罗城特战旅以年度训练为名出发去汉中,到成都后吃住在港,半夜又分批换船,起航南下,沿着大江东去了。  交邮局接到社会部下达往大河以北各路调运救急粮食的任务,开始安排从江南米乡运送粮食去北方。  海军派出先遣队去高丽东海岸缉拿海盗,打击残余蒙古水师。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国家巨大的战争机器已经点火发动起来。  魏忠来他办公室吃茶,说老曹已经给他交代侦查任务了。  问他是不是急了点?  他给老魏续水,有点遗憾地说千算万算,没算到李兴志也是个急性子人,居然去给老曹提交进攻上京的方案。  玛德,可是想瞌睡就来枕头的好事情,老曹如何听得。  既然都打上京了,只是救个皇帝有啥意思,余下北边那一片让蒙古人留守,好蠢蠢欲动吗?  我们又不是官家的军队,是老百姓的军队,上京都干掉了还不把那片土地都拿回来,不是吃醉了?  接着,赵晓兵就把和老曹的谋划简单介绍出来,感觉急是急了一点,但是拼力一战,还是有把握的。  再说了,连个女帝都打不赢,当真不行了说,魏忠和他都笑了起来。  男人是不能随便说自己不行的。  他让魏忠给逻些城传密信,要钱进严防蒙古搞袭击,搞破坏,那边隔的太远了,全靠他们自己,必须早做准备。  三日后,余大异回来了。  彩霞看到赵晓兵来迎接,扑进他怀里,泪水打湿了他肩膀。  赵晓兵将她扶着去办公室,莹莹做了抹茶一起喝,听她讲杭州的故事。  彩霞说太难了,那些人简直是坏透了。  烧毁了的院子他们要买下来再建,遗老遗少们不同意,要求给钱竞价,逼着出高价让你买下。  范淑琴立即认识这里面肯定有鬼,必须得清除掉方能顺利做事。  彩霞找余大异商议,工作组成立议事会,及时协调处理应急事务。  有了第一次教训之后,余大异也是感到事态的严重性,他也谨慎多了,安排先制定修建标准和建设期限进行公示,看他们还跟不跟。  若不跟,他们就是来捣乱的。  再试着让他们在高位买下,套住这帮人的银钱。  到时候不能修建,朝廷便没收他们购买的土地归国有。  跟着,又协调军情司秘密收集这些伙人的情况。  再次买地时那帮人谨慎了许多。  但是他们认为山高皇帝远,还把新宋当前朝看,不相信官府会认真按告示执行,依然在抬高价格。  修造局见已经远远背离实际价位后不跟了,将地块给了他们。  第二轮下来,两浙这伙人全部吃进了三块地皮。  胃口越来越大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