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世祖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71章 藏兵于民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秋阳如丝如缕照进袁宅后园这袁家后园没有假山碧湖、亭台楼阁很是简陋只有一片草坪零星的红柳以及沿墙的一排蝟菊勉强算是装饰。

  而整个后园就是一座校场规模虽然不大各项布置有板有眼的一切依照军中条例来这后园在近两年也成为了袁宅禁地。

  就是袁恪的妻妾想要赏景游玩都只能去庄外到明湖之畔抑或去定边城。

  「一!」

  「二!」

  操练的口号在后宅内回荡此时校场中有大约三十人一眼便能看出都是精悍之士手里拿着的也是精炼的钢刀。

  袁恪还屯有一批制式横刀不过太过显眼袁恪也不敢给他的庄丁配上。朝廷对于军事装备的管控并不包括刀剑这样的轻装备而在盐州这样的边远地区民间几乎人手一刀其中大部分还是朝廷发放的就是让他们能有自保之力。

  事实上除了开国初年朝廷资源匮乏曾经从民间大规模收缴铁器、铜器以铸造兵器之外后续随着冶铁技术及产量的提升在铁器使用方面是对民间大开放的。

  朝廷掌控着铁的开采、冶炼、运输及售卖但对于民间铁器的冶炼锻造却是大力支持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大汉民间已然密布铁器、兵器作坊大者如铁器工场小者如作坊即便是基本的乡村单位也有一两个铁匠铺。

  而擅长冶铁炼器的铁匠始终都是大汉民间最为吃香的职业之一而、民间数量最多的学徒就是铁匠学徒虽然这行业辛苦但确实属于技术工种学得手艺出师之后就基本不愁吃穿了。

  而原本由朝廷经营的一些工场也逐渐将一些普通铁器、农具的生产给放弃了因为民间已有足够的替代者并且规模更大产量更高即便没有朝廷工坊生产的那么精致但足用。

  大汉武德充沛其中有一点大概就体现在民间充足的兵器上此所谓藏兵于民。但凡事总有利弊病大汉地方治安之所以始终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隔几年就要就行一次整治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暴力武器往往是人的胆小儿持刀尚能杀人民间一言不合便动手杀人的情况也实属常见。

  对于地方官府而言单独的杀人案抑或强盗杀人越货都不算什么最头疼的要属乡村之间的械斗了。

  虽然这是汉法严厉禁止的但是每年总能发生那么几起而一旦爆发便是死伤惨重因为他们用的械可不是扁担锄头而是「十八般武器」。

  为此丢官的人不在少数即便汉法明文规定杀人者死但在这种***上也无法完全适用的。

  汉法虽严却也没严到秦法那个份上若严格依法执法连基本的取证都难以做到个人再加上法不责众这一条最终往往只是抓几个典型杀了以震慑百姓。

  至于完全的从严执法除非涉及到谋反否则不可能对普通民众大加刑刀的。

  曾有人言朝廷杀官干脆利落官府杀人却畏手畏脚这里的朝廷当然指的是刘皇帝了。

  有鉴于民间治安事件频发械斗不止盗匪猖獗去年便有人认为民间兵器不禁是治安不稳最大的原因并向刘皇提议希望能效仿国初之时收缴民间兵器并禁止普通百姓拥有刀剑弓枪武器。

  只不过这则建议经过刘皇帝稍加权衡就否决了。刘皇帝给出的道理很简单一把菜刀一把锄头乃至一根扁担都能杀人于民间禁兵且不提其难度就是真做到了就能避免民间的流血吗?

  其根本原因还在人身上平民多缺乏教化不知法也难守法出了问题其过首在地方官吏。

  朝廷用他们牧守地方教育百姓维护治安本就是他们的职责因此治安不稳就把原因归结到兵器上是贪图省便、畏难懒政的表现也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至于杀人者罪责在人不在杀人的刀剑依律判刑即可处置即可。盗贼为患自有捕役、官兵这本是他们的职责倘若地方盗匪不清为害百姓那首先要问罪的还是地方的官员。

  于是紧随其后刘皇帝又让政事堂制定项规定那就是地方凡是出现械斗导致损伤者首先问责主官;凡有盗匪为患而不能肃清者首先问责主官。

  而不论是御史还是武德司在对地方的监控上从此也多增加了一项而这一项监察并不困难。此政一下广布天下顿起波澜不少人疾呼官不聊生。

  当然关于民间武器有些说法也的确引起了不少官员的担忧。那就是藏兵于民却有好处但在太平时光不需百姓保家卫国民有凶器就是祸乱之源倘若用之以对抗朝廷呢?

  诚然百姓杀人犯法、持刀械斗乃至啸聚为匪对朝廷而言都不算什么要紧事朝廷自有应对机制很难直接危及自身统治。

  对统治阶级的掠食者而言苍生如蝼蚁黎民如草芥蝼蚁之间的生死斗争伤亡再多损失再大都不重要。

  即便是那些为害作恶的盗贼土匪从本质上而言也只是一颗颗韭菜罢了他们头上顶着大汉的天那片天的名字姓刘他们杀的人是汉民抢的钱上印着「乾祐通宝」抑或「开宝通宝」。

  但是恰如有一些官员的担忧倘若掌握了刀剑的贱民用这些武器来反抗朝廷这岂不是莫大的隐患?

  就是刘皇帝也被这种看法吓了一跳然而刘皇帝终究不是被吓大的他想得也很清楚朝廷掌握着最强大的暴力机器要有镇压一切的实力与信心。

  而更为关键的是倘若帝国真到了百姓群起而反的地步那时候限不限兵器根本不重要那意味着帝国该亡了。只要朝廷不出问题那就一切安好而倘若出了问题也绝不只这一点。

  事实上由于眼界的关系往往存在一些幸存者偏差在有些人眼中看到是兵器泛滥是纷争死伤。

  然而总体而言大汉还是安宁的尤其是内地那些大汉的核心统治地区即便不禁武器也不是家家带剑户户有刀寻常百姓菜刀、斧头、砍柴刀就够了正经人谁去买把兵器备着那价钱可不低打一把犁头、锄头不好吗?

  而相比于内地边地武器可就是切切实实的泛滥为患了比如如今的盐州不带把刀都不敢出门不论农民牧民在劳作的过程中腰间也是常备武器的。

  过去朝廷曾出台了一系列对漠北契丹的限制政策铁器是最要紧的一条然而一边封禁一边又允许边境百姓持有武器这最终的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即便大宗的贸易不存在小规模的小批量的交易是络绎不绝。

  当然由于刘皇帝态度的关系对契丹的封锁哪怕到开宝二十一年依旧存在双方仍旧处于敌对关系然而民间的交流却是越发频繁。

  边境边市上愿意冒险与契丹交易获取暴利的人可一点都不少。对此有关部门也没有穷追猛打否则走私的人没了要缉私职官何用?

  甚至如今漠北契丹部民除了以物易物之外日常使用的货币就是大汉的通宝金银这样的贵金属也是根据大汉的「汇率」来可以说大汉虽然始终难以从武力上征服漠北但经济上的影响却在悄然之间加深了。

  倘若不是那则禁令在放开了交流贸易效果可能更佳但谁教双方结仇数十年

  「仇深似海」呢?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袁恪的贸易对象中就有契丹人不过由于距离太远风险太大损失惨重。

  而袁恪是不缺武器的至少不缺刀剑这样的普通武器。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