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镇海王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769章,天子不好当啊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弘治皇帝一边看也是一边微微点头。

  相比起以前的那些大臣来还是刘晋用的顺手而且做事也更有规划性和前瞻性。

  如果是刘健当内阁首辅那么他基本上根本就不会想着去搞什么基建之类的顶了天也就是修下河堤防止黄河泛滥什么的。

  没办法说在站在整个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和层面充分利用大明现在的有利形势来好好的规划整个国家的发展。

  他们的思想观念还是留在以前的那种天子垂拱而治、无为而治、仁义道德、以孝治国的理念和犯愁上只是空谈, 至于说具体的该如何去治理好一个国家来他们是很难拿出一个好的办法和方法来。

  就像以前明知道国库空虚他们也是始终拿不出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在他们的思想观念之中除了多征税之外就是节流了, 而征税在他们的印象之中往往就是民不聊生, 至于节流, 那也是天子节流和他们这些当臣子的是没有什么太大关系的。

  故而有问题他们也是无法解决或者是根本就无法站在更高的层次更长远的角度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他们所能够做的就是祖制、祖制又或者是就如同八股文一般在四书五经之中寻找治国之道。

  刘晋就不一样了总是能够想出好的办法来解决眼下的问题又能够从长远发展的角度以及整個大明利益的层面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刘晋从来都不会劝弘治皇帝要勤俭节约什么的甚至于刘晋还觉得弘治皇帝应该要注意休息所以早朝要推迟每周只上五天班节假日要多放假什么的。

  不仅仅天子整个大明上下都应该是如此人人都要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所以才有了大明的休沐法典。

  同时刘晋也是知道天子的事情多所以内阁在奏疏的审理上将那些拍马屁、问好之类的奏疏统统打回去, 将这一类官员贬到偏远地区去当官天天问好、拍马屁什么的你不累天子都累了。

  还有那些卖弄自己才华的本来百来字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非要写个几千字又长又臭懒婆娘的裹脚布一般纯粹就是浪费内阁大臣和天子的事情。

  像明朝有一个刑部主事官员茹太素给朱元璋上了一个奏疏朱元璋让人去读这个奏疏整整读了三个小时还不到一半关键是还没有到正题上面该说你文采好呢还是说你文采号呢。

  这一类官员那也是必须要贬斥的该贬就贬该骂就骂浪费内阁大臣和天子的时间, 这不是浪费整个大明的宝贵财富嘛。

  所以刘晋进入内阁之后朝廷上下的奏疏数量就以可怕的速度锐减, 以前的时候弘治皇帝一天要批上千的奏疏多的时候甚至于有几千。

  这些奏疏基本上都垃圾官员们拍马屁、问安的互相检举打小报告的、弹劾官员的、让弘治皇帝勤俭节约的、提醒弘治皇帝纳嫔妃的、还有写诗词给皇帝欣赏想借此获得提拔升迁的、还有一些即便是没事做也要来皇帝面前打卡的比如有些官员实在是没什么可奏的就写自己管辖内有妇人拾金不昧、有百岁老人什么之类的。

  这一点明朝可能相对还好一些因为明朝的文人们有时候讲究一个风骨二字有些拍马屁的奏疏实在是不能多写不然会被其他官员笑话的。

  但是在螨清的时候就不一样了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各种各样的拍马屁的奏疏多如牛毛以至于雍正皇帝每天最多的时候要看7000多道奏疏批阅的字数超过起点最牛的读者了。

  在我们看来奏疏这样重要的东西那肯定都是设计到国家大事的谈论的也应该军国政务之类的大事。

  但事实上奏疏往往都是变成了拍马屁、问安、互相检举打小报告变成了官员们在皇帝这里打卡的一种方式了。

  聪明人很多讲究着天天写写奏疏什么的上去在皇帝这里刷刷存在感有什么机会的时候自然会想到自己这样升官发财就更快了。

  结果就是累死天子。

  当皇帝远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那样舒服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其实是非常大的。

  首先来说这自然是祖宗的基业了这老祖宗打下来的江山传到了你的手中你是不是要好好治理好国家了这样才能够将这份基业给一直传承下去。

  单单是这来说就已经将绝大多数的天子给压的要变的勤勉起来不勤勉都不行因为这对不起祖宗传下来的江山。

  其次就是天子集中了天底下所有的权力和尊荣看着这个位置的人多着呢你如果不勤快点是不是就会容易被人给谋朝篡位了?

  而自古以来谋朝篡位之后你这个前皇帝是不是都难逃一死?顺带着连累整个皇室宗亲什么的你能够不勤快点不上心点?

  还有这江山如果不好好治疗的话百姓民不聊生、农民起义四起的话你是不是又要担心改朝换代了?

  可以说这个国家的内忧外患都压在你的身上当皇帝可没有那么舒服的。

  这还是国家大事还有各种各样的家事也是足以让你伤透脑筋。

  像后宫的妃子们彼此争风吃醋了你本来只是想要好好休息、休息的结果这些后宫的女人一个个如狼似虎都恨不得榨干了伱。

  张口闭口都是要你保重龙体然后又恨不得榨干了你你说这龙体能好吗?

  还有皇帝虽然天天播种你却是发现自己竟然子嗣很少还不如普通老百姓的张三和李四张三和李四就一个老婆人家生了十几个孩子。

  你后宫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的结果却是只有几个儿子关键是很多时候皇子都很容易夭折你总是觉得有问题一查才知道是后宫妃子们彼此之间都在拼命的下黑手所导致的。

  等皇子们稍微长大了你很快有发现他们一个个都在争着、抢着的想要当皇帝兄弟反目成仇大臣们又各自站队似乎好像都在等着你挂掉了一样。

  这些家事又让你身心疲倦、心力交瘁你看似风光无限高高在上可是谁又能够知道你其实早就已经累的不行了。

  所以皇帝不好当累的很。

  弘治皇帝是深有体会的以前这些大臣天天叫自己保重龙体可是该上奏疏的一样上奏疏有事没事都要来打卡知道自己勤奋那字都还要多写一些卖弄下文采刷刷存在感。

  保重龙体要多休息、少操心可是他们却始终没有办法解决大明所存在大问题内忧外患怎么能够休息的下少操心的来?

  说到底这些大臣们啊都是嘴上说的漂亮实际行动的却是很少、很少一个个只想着自己升官发财的事情哪里会管天子过的舒服不舒服管国家的生死存亡之类的。

  还是刘晋为替自己着想解决大明上下存在的诸多问题国库有钱了军队强大了国家富裕了百姓有吃有喝生活富足了他这个皇帝才可以真的轻松下来。

  连奏疏经过内阁之后到了弘治皇帝这里之后每天的奏疏也就只剩下几十道了弘治皇帝以前每天都看奏疏到深夜。

  现在嘛每天下午的时候一两个小时就看完了剩下的时间是自己锻炼下身体也好陪陪张皇后一起去看看自己的那些宝贝孙子也好。

  又或者是去京城球场看看球赛、看看戏、听听曲什么的都是可以的小日子过的自然就舒服操心的少了身体都更好了现在天天都要拉着张皇后造人精力旺盛的很这身体才叫好。

  用刘晋的话来说天子和朝中的大臣每天应该思索的是在国家的层面上去思索长远发展和规划的问题而不是天天忙着去问安和看奏疏上面又或者是听着大臣们在哪里互相的你举报我我又举报你之类的互相攻讦之上。

  这些纯粹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又毫无意义对国家也没有什么用处。

  天子和大臣们的时间应该是思索国家的大事规划国家的大事上做真正有益于天下的大事和长远的规划上。

  很显然刘晋就是这样去做的也是这去规划的。

  这才当了内阁首辅没有太久的时间现在就已经开始去规划整个大明长远的发展方向了过了刘晋的手弘治皇帝是看不到各种各样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是不需要大臣们天天的来问安之类的

  弘治皇帝需要的是思索着大明的未来思索大明长远的发展和规划。

  现在这份大搞基建的奏疏和规划也是如此以国家计划的形势来制定出基础建设规划同时调整大明各地的均衡发展巩固大明的边疆地区为大明的长远发展做出规划和部署。

  ps:有没有想回古代当皇帝的?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