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镇海王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76章,晒盐法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弘治皇帝是一个好人但要说是一个好皇帝就未必了。

  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太深了以前又一味的倚重文臣所以很多东西都缺乏主见被文臣牵着鼻子走。

  再加上又心慈手软将祖宗留下来的好制度给破坏殆尽其中破坏最严重的一个就属盐引制度。

  他赏赐出去的盐引比起他父亲明宪宗多了很多倍别的不说单单是赏赐给张氏兄弟的盐引每一次都是几十万引、几十万引的赏赐出去。

  而张氏兄弟也是仗着张皇后的宠爱仗着国舅的身份犹如喂不饱的狼一般时不时都要去找张皇后哭穷而张皇后一个妇道之人她更是没有主见看不到长远的问题。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弘治皇帝缺乏主见缺乏长远的目光不仅仅是张氏兄弟这王公贵族、六部九卿之类的也都获得了很多弘治皇帝赏赐下来的盐引。

  弘治皇帝自己都很抠再加上国库空虚内帑跑老鼠自然是没有银子赏赐的只能赏盐引啊税赋权啊等等这些东西。

  像内阁三阁老六部尚书都获得过弘治皇帝赏赐的盐引至于朱姓王爷什么的很多都被赏赐了获得封地的税赋权又或者是允许这些王爷大肆扩张土地等等之类的。

  看起来是不花钱就办了事情笼络了人心获得了好名声但真是的情况是本来运行就已经出问题的盐引制度彻底执行不下去了。

  商人们辛辛苦苦运粮去边境换取的盐引却是始终提不出来盐来因为上面还有王公贵族六部九卿等等这些人的盐引占着窝着他们的盐不提出来自然也就没有下面这些商人的事情。

  如果赏赐的盐引不多商人们等一等也就算了。

  可是弘治皇帝赏赐出去的盐引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有很多的商人纵然是手中空有盐引却也是始终提不出盐来要等上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够轮到自己而等几十年的时间黄花菜都凉了。

  因为这极大的打击了商人运粮到边镇的积极性进而也是让盐引制度维持不下去了所以才有了弘治五年叶琪提出来的盐引制度改革用纳银开中取代了纳粮开中。

  所谓纳银开中指的是商人们不需要在辛辛苦苦运粮食到边镇去换取盐引了只需要向朝廷这边缴纳银子就可以换取盐引朝廷手中有了银子再购买粮食运输到边镇。

  看起来似乎好像也是说的过去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一样。

  但真实的情况是商人们每年缴纳的银子越来越少因为偷税漏税是商人的本性;而这收上来的银子按理说应该是专款专用专门用来购买粮食给边军。

  可明朝是文人掌权对于军费他们恨不得削减的干干净净这粮食变成了银子到了户部的手中自然也就是户部说了算哪来填补下其它的窟窿啊、用来给大家发发额外的补贴啊等等之类的总之这些银子最终能够落到边军头上的就没多少了。

  所以边军就变的困顿不堪连最基本的吃饭都成了大问题。

  以前是商人源源不断运粮过来至少来说这吃饭绝对不成问题多出来的粮食还能够用来换换其它的军需什么的军需有保证也不用看那些文臣们的脸色更不需要求爷爷告奶奶的求他们拨款买粮食。

  现在就不一样了没有商人运粮上头拨下来的银子层层克扣这到了普通士兵的身上可能大米、面粉就变成了槺麸吃饭都是问题了更别说其它的军备方面的事情了这哪里会有什么战斗力?

  朱元璋要是知道自己绞尽脑汁想出来的好国策竟然就这样给败坏了估计都会气的立刻从棺材里面蹦了出来。

  好好的一个盐引制度一个足以保证边军军需的盐引制度硬生生的就让后辈子孙给玩蹦了这也是明朝最后灭亡的一大重要原因。

  到了明后期各种各样的税赋根本就收不上来边军军饷的开支一年比一年大硬生生的就拖垮了明朝这个陷入财政困难的大企业。

  说到这里又不得不提下弘治皇帝在朝堂文臣们的建议下讲究无为而治讲究轻徭薄赋所以在弘治皇帝时期弘治皇帝一共面如了财政收入三分之一的税赋是明朝免去税赋最多的一个皇帝。

  本来嘛这肯定算是好事的轻徭薄赋的皇帝总是有好名声的也是爱民如子的体现。

  可是他所免去的很多都是商税根本就到不了普通老百姓的头上老百姓该交的税依然一分不少该上交的租子也同样不会因此有所减免。

  到头来都是便宜了商人困了朝廷苦了黎民百姓。

  从这些地方就可以看出来弘治皇帝绝对不是史书上所大写、特写的那样英明神武他虽然是好皇帝但绝对不能说是一个合格的皇帝执政的败笔太多了。

  他也就是对文人好和宋仁宗差不多名声在史书上好的不得了都是文人们吹出来的罢了仔细的研究、研究历史却是能够清楚的知道弘治皇帝犯下了很多的大错。

  盐引制度变了边军战斗力低下对外就硬不起来;免了很多商税这免去容易一张嘴的事情可是想要再收起来就难了朝廷没钱财政困难彻底拖垮了明朝;偏信文人太过纵然文臣制使权力失衡文贵武贱后期朝廷党争不休。

  (咳咳~咳咳个人观点不喜请轻喷~)

  听到朱厚照的话弘治皇帝脸色难看也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因为刘晋的出现所以弘治皇帝比历史上有所改变现在也是慢慢的文武并用也知道利用厂卫的力量知道很多以前所不知道的信息。

  几十文一斤的盐普通老百姓做工一天才只能够买到一斤盐这个价格就真心不是一般的贵了也就可想而知明朝盐商的富裕程度了真的是富甲天下。

  “这盐场出来的盐真的成本几乎为零?”

  弘治皇帝想了想对刘晋问道。

  “陛下不信的话大可让人去查一查灶户可都是最穷苦的他们一天到晚都被逼着不断的煮盐但是自身却连吃都吃不饱。”

  “而且这盐场真正产出的盐比起上报朝廷的盐有非常大的初入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盐场的官吏压榨灶户日夜不停煮出来的盐。”

  刘晋连忙回道他所在的下河屯因为靠海所以也都是靠着煮盐来维持生计对这方面自然是太清楚不过了。

  下河屯的老百姓非常苦但这并不是最苦的最苦的还是军户、炤户这些他们才是最苦的被户役制度硬生生的世世代代都绑在了上面永不翻身。

  “让你办盐场你又要上交朝廷两百万两白银又还要有利润难道你有什么新的制盐之法?”

  弘治皇帝微微点点头他已经让萧敬去查这些事情了很快就会有结果想了想他又看着刘晋问道眼前这个年轻人总是不按套路出牌他既然能够放出这样的海口必然也是有自己的绝招。

  就好像这蜂窝煤好像这海鱼还有出海的商船弘治皇帝现在腰包鼓鼓的也都是跟刘晋脱不了关系的。

  “陛下慧眼如炬我确实是有新的制盐之法。”

  刘晋笑着点头回道。

  “说来听听~”

  弘治皇帝顿时就来兴趣了语气也是变的平和了很多对于刘晋他还是很喜欢的。

  “陛下传统的制盐之法很简单就是煮盐用锅去煮海水、卤水从而获取盐这个方法不仅仅需要大量的柴火同样也是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时间。”

  “而我新研究出来的制盐之法却是不需要煮只需要晒就可以依靠太阳的光照将海水给晒干从而获得盐。”

  刘晋简单的讲晒盐法说了出来。

  “晒盐?”

  弘治皇帝和朱厚照都齐声的说道。

  “对就是晒盐在沿海滩涂之地建盐田引海水而入依靠太阳光照将海水晒干盐自然就出来了根本不需要去辛辛苦苦的煮盐省时省力成本又低这也是草民为什么有信心做到向陛下承诺的。”

  刘晋很是自信的说道后世哪里还有什么煮盐全部都是靠晒盐产出的盐比起现在的盐不知道要多多少倍。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