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穿之皇长子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7章 第 67 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胤礽睁开眼睛, 在昏暗中看着床帐上垂下来的荷包,心里默默数着“一、二、三。”这还是康熙告诉他的, 养生要不疾不徐, 清晨起床不要着急,一定要好好养神。

  “奴才给太子爷请安, 太子爷歇得好奴才请太子爷起身了。”崔太监跪在太子的窗前行礼, 后头跟着跪了一溜的太监宫女。捧热水的、捧毛巾的, 预备传恭桶的,各司其职显得并不忙乱。

  严来说, 不发脾气的皇太子真是个好伺候的主子,如果全都和秦吉了在这里,一定会如此感慨。因为大阿哥经常性的出人意表,在清早起床的时候偶尔还有起床气,但是太子没有。

  胤礽的日常是非常有条理, 甚至刻板的。起床, 漱口、梳头发, 打辫子,换衣服,将自己打点妥当之后,胤礽就开始读书了。

  康熙的真传, 书必读百二十遍, 胤礽在每日清晨会温习旧功课, 背诵新功课。这几年他的时间不必这么赶了, 早两年, 在康熙上朝之前,他还要赶去乾清宫,当面背给皇帝听。

  等康熙点头可以过关,父子俩再一起用早膳,然后皇帝去上朝,太子继续读书习字。

  如今胤礽出阁读书,时间上略宽松些,他就背好功课之后再吃点心,将路上的时间省下来多读书,多想些事。

  太子的师傅们将在康熙御门听政之后赶过来,若是不需要出席御门听政,就会在辰时左右到毓庆宫报道。太子詹事府的詹事们如今也按时来毓庆宫,将皇帝点头许可交给太子的一些政务带过来。

  东宫太子还没有独立监国或是处理什么朝政,他的工作勉强算是“见习”,看事情本身的资料和康熙的处理结果。在正式监国之前,康熙希望让太子对朝廷有个大体上的认识,免得到时生疏。

  从前朝开始,詹事们通常会充当朝会、科道会议,每年两次刑部审决的记录者;朝廷要修书的时候,詹事们按惯例会在其中有一席之地,另外一些詹事在翰林院也有兼职。

  这种布置,显然是让这些饱学之士在朝廷体制上帮助太子熟悉情况,而文字工作帮助太子陶冶性情。可说穿了不过是全方位降低太子的危险性,否则怎么不见恢复汉唐旧制,为东宫设卫率。

  胤礽在詹事们的协助下完成实习内容之后,用过午膳会开始歇晌,然后下午会开始拉弓射箭。如果康熙没有特别的事情叫太子过去,下午的大部分时间就都属于胤礽自己。

  拉弓射箭也只是一会,随着胤礽年纪增长,他的骑射类课程大多都变成了步射。只有去景山的时候才能骑射,太子长大了,觉得在宫中长街骑马很丢脸。

  通常,如果有人递牌子请见皇太子,都会选择午后。大部分时间中,不能通过正常公务渠道来访的,一般情况下只有索额图。

  但今天很奇怪,索额图没有来,胤礽的亲舅舅长泰来了,这可是稀客。

  “舅舅怎么来毓庆宫了”胤礽有些意外,他没有嘲讽,是真的觉得奇怪。

  长泰很不好意思,笑道“殿下忘了,再过几日是老太太的寿辰”

  “是啊,外祖母寿辰。”胤礽这才恍然大悟,想来舅母去探望姨母平妃,所以长泰才一起进宫递了牌子。

  “其实还有件事。不知太子听说没有,等西北战事起来,皇上打算会派亲贵们出战呢。”长泰迟疑着说出了来意“说起来,咱们赫舍里家,自从龙入关之后,都是文官了。”

  胤礽明白了,他笑道“舅舅是也想随军出征这是好事啊汗阿玛最喜欢旗下男儿奋勇,舅舅是打算让孤替你说句话”

  “谢太子好意,只得您一句话,舅舅也知足了。”长泰显得很动情,“前儿老太太还抹眼泪,说这些年太子成人,长得愈发像仁孝皇后了,让人一见就您瞧我,好端端说这些干什么。”

  太子沉默一会,最终问道“舅舅,我长得很像额娘么叔姥爷也提过,可他没有仔细说。”

  “嗐,他都多大岁数了,还能记得娘娘的长相。”长泰笑道“我和皇后一道长大,太子问我呀太子和娘娘相像的地方啊,太子的眼睛和鼻子”

  这天胤礽过得很开心,长泰走后他还盯着铜镜看了好一会,仿佛能从自己身上,看到那个已经逝去多年的影子。

  可皇储依然是皇储,胤礽在兴奋之后马上想到了长泰的来意,舅舅说“只想得太子一句话”。也就是说,他想做的事情,只有我说话才能做。

  难道是他想干什么,却被叔姥爷给否了胤礽失去了照镜子的兴致,长泰一贯小心谨慎,如今空有爵位而没有实差,这确实不好。

  他上书请战,不知道汗阿玛能给什么差事纳兰家的成德在墨尔根做了副都统,揆叙也做了侍卫,赫舍里家除了索额图其他人并不是很出挑。如果这次长泰舅舅能被汗阿玛看中,那倒也不错。

  至于出战的消息传出去,这正合胤礽的意,康熙将这件事告诉太子,就是想让太子放出消息。这算是给其他人的一点小提示储君的消息特别灵通,因为朕让他知道,储君与朕父子同心

  胤礽一下午的心情从平稳到兴奋,又变成了平常,皇太子挑出本通鉴翻看起来。他读书的时候坐的端正,在东宫这里,读书也不只是读书,而是他“仪式化”生活的一部分。

  随着年纪增长,胤礽对皇帝不停的给自己增加礼仪规的目的,也有了相当程度的理解。就像通鉴开篇说的“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

  自前朝以降,太子都没有了成规模的军队,那就只好通过“礼”来体现地位的不同,来震慑太子潜在的敌人和对手。

  但是这个“礼”,真的有用吗胤礽有些怀疑。唐朝的太子李承乾手握太宗的爱重和东宫卫率,不也没能拦住李泰对储位的觊觎之心。有时候,高规的礼遇会不会刺激到别人

  然而胤礽转念一想,又觉得自己是杞人忧天,汗阿玛可没把其他兄弟弄到毓庆宫和他同住。这不就意味着在汗阿玛心中,太子有且只有自己,其他人都是臣子。

  比如前几天提到西北战事,汗阿玛就说打算派大阿哥出战,还叮嘱胤礽“宗室要有知兵的人,这样你才不会被人蒙蔽。否则将来朕百年之后,遇到战事,你光靠着外臣或者老亲王们”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皇帝要扩大自己的消息来源,还要保障消息渠道的多样性。

  想到康熙的话,胤礽的心气又平了不少,所谓名分早定。自己注定是君,大阿哥是臣,明珠一的主要战斗力也被拆的七零八落。这样的大阿哥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日后还会有那么多弟弟长起来,胤礽心想,难道自己能将他们圈养起来,什么也不让他们做么

  光养着不干活,这种念头稍微冒一点头,就让胤礽开始皱眉这样总觉得自己亏了。还不如像汗阿玛这样,就像汗阿玛对裕亲王、恭亲王,给他们机会出战,让他们也施展一下。

  先用用看,不合用再说了。到时他们各有所长,得益的还不是自己么。

  这么一想,太子感觉自己豁然开朗,而且宗室会不断更新换代,但自己这个太子、未来的皇帝却是铁打的,不会变的

  怪不得汗阿玛总是告诉自己,不必在意那些铁帽子王,他们顶多有个世袭罔替的爵位。要站在高处,胤礽今日以高屋建瓴的姿态俯视,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独一无二之处。

  晚膳之前,胤礽被康熙叫到了养心殿,真是不巧,胤禔也在。

  康熙这是召来长子,给他和太子加强一下军事理论课程,胤礽有点小嫉妒因为大阿哥理解的比他快。胤礽自己背地图也是一把好手,但漠北、漠南,整个蒙古高原并非简单的中原省份。

  在这种轮廓式的地图上,胤禔怎么发现苏尼特和喀尔喀三部大致地点的胤礽皱眉,听着大阿哥满嘴什么“数学方法”“计算定位”云云。

  汗阿玛也连连点头,还说要让张诚、白晋那几个传教士再画一幅坤舆全图。数学,行吧,胤礽心道自己的课程又要加上一样,需要多上点心。

  太子看着康熙揽着大阿哥肩膀,指点他关于苏尼特驻防,关于过去太宗、世祖在位时,几次与蒙古各部的战争包括行军路线等等内容。

  有点酸从来这种待遇都是自己的,胤礽心里琢磨,要是自己不在汗阿玛身边的时候,汗阿玛对待其他兄弟也和对自己一样么

  “胤礽,你说呢”康熙拉过太子,让两个儿子分别站在自己身边。

  胤礽马上从走神里清醒过来“汗阿玛说的是。汗阿玛,下午的时候,长泰舅舅去了毓庆宫,他似乎也有心想要从军。”

  “哦”康熙笑道“这倒是难得。他这几年只是做过佐领。这样罢,朕给他个都统做做,看看如何。倘若好,那么等出征的时候,可以让他跟着一道去。”

  “谢汗阿玛”胤礽很开心,目光仿佛流水一般从胤禔身上划过。然而,胤禔还在认真的看地区,好像根本不在意他们的谈话。

  康熙对他的小心思并无察觉,他笑道“朕打算让裕亲王、恭亲王分领两路大军,到时候胤禔去给你王伯做副将。富尔祜伦和其他宗室亲王分别跟着裕王和恭王”

  他说的滔滔不绝,胤礽的内心就涌上一个念头“汗阿玛就不怕自己的兄弟们领兵。”是自己太年轻,心还不够静吗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胤礽许久,直到他离开养心殿,大阿哥回了头所。等到他再次被伺候着躺在床上的时候,胤礽捧着书终于想明白了,因为汗阿玛是皇帝

  所以他可以放心的使用裕王、恭王,可以将铁帽子王爷们扔到一边,这并不是因为汗阿玛更看得开,而是因为他有更多的主动权。

  胤礽还差一点点,就能摸到问题的本质“我的恐惧,是因为从根本上而言,我和胤禔没什么两样吗”他这个储君,在朝廷中,也只有一个索额图会明确站在自己这边。

  他扔下书本,拒绝再往下想,他很累,很想好好休息。有些问题让他太痛苦了,胤礽在下意识的回避,他在内心深处并没有做好“刮骨疗伤”,深入剖析皇帝和储君、父亲和儿子关系的准备。

  胤礽无法面对的问题有几个,都和康熙有关比如,他母亲仁孝皇后的死,是不是有人会觉得他克母呢汗阿玛会怎么想

  再比如,如果当年没有三藩之事,皇帝不需要即刻推一个储君来收拢天下之心,宣示正统。汗阿玛还会立他为储么哪怕他的母亲去世了。

  太子觉得一阵阵发冷,他头次觉得毓庆宫的床有些太宽了,他想有个人陪着自己,不用多会说话,只要安静的让他抱着就行了。

  反正现在我还是太子,以后也会是太子,很多年很多年之后,我会成为皇帝。胤礽坠入梦中之前,在心里这样安慰自己。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